[1] 胡亮. 永磁同步电机的同步协调控制技术研究[D].南京:南京理工大学,2016:45-57. [2] 靳运莘. 多电机协调控制与容错策略分析[D].哈尔滨:哈尔滨工业大学,2016:1-5. [3] 谭浩然. 网络化多电机同步协调预测控制研究[D].长沙:中南大学,2014:2-10. [4] 巩思茜. 高速列车永磁牵引电机同步控制建模与仿真研究[D].杭州:浙江大学,2013:37-54. [5] 葛研军,赵杨,杨均悦.基于双DSP的多电机协同控制系统[J].电机与控制应用,2012,39(2):21-25. [6] 高德超. 多电机系统协同控制研究[D].济南:济南大学,2015:2-25. [7] 张谦. 多电机同步控制问题的研究[D].哈尔滨:哈尔滨工业大学,2016:37-48. [8] 李平. 基于模糊PID的多电机同步控制[D].沈阳:东北大学,2010:31-40. [9] 刘艳. 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研究[D].沈阳:沈阳工业大学,2013:21-33. [10] 范志龙. 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的研究[D].长沙:湖南大学,2012:35-41. [11] 姜晓平,朱奕,伞冶.大功率随动试验台多永磁同步电机同步控制[J].电机与控制学报,2014,53(4):88-95. [12] 马星河,张少辉,李自强,等.一种用于矩阵变换器的简化非线性自抗扰控制策略[J].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,2018,46(10):48-54. [13] 肖洪昌,童家鹏,余涛.微型燃气轮发电机系统的自抗扰控制方法研究[J].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,2009,37(13):7-12. [14] 朱昊,韦钢,吴万禄,等.自抗扰技术在微电网下垂控制策略中的应用[J].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,2014,42(9):61-67. [15] 孙亮,吴根忠.自抗扰控制器优化设计及其应用[J].电机与控制应用,2010,37(3):26-30. [16] 周涛. 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自抗扰控制[J].光学精密工程,2016,24(3):582-589. [17] 韩京清. 自抗扰控制技术:估计补偿不确定因素的控制技术[M].北京:国防工业出版社,2008. [18] 刘星桥,胡建群,周丽.自抗扰控制器在三电机同步系统中的应用[J].中国电机工程学报,2010,30(12):80-85. [19] 徐迎辉. 基于自抗扰的三电机同步控制平台研制[D].镇江:江苏大学,2016:8-25. [20] 刘星桥,唐琳,周丽.二阶自抗扰控制器在三电机同步系统中的应用[J].电工技术学报,2012,27(2):179-184. [21] 李慧,刘星桥,李景.三电机同步系统的二阶模糊免疫自抗扰控制[J].江苏大学学报,2015,36(2):201-208. |